新闻公告
首页 >  对外交流 >  新闻公告
伦敦国王学院地理系Chris Hamnett教授来我院讲座 讨论“西方城市的士绅化和社会变迁”

2019-11-13

2019年11月7日晚上,我院求是学术讲座第133期在求是楼449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是伦敦国王学院地理系Chris Hamnett教授的第三场系列讲座,主题是《西方城市的士绅化和社会变迁》。讲座由我院城市管理系秦波教授主持,40余名校内外师生听众参加。

本次讲座中,Hamnett教授介绍了士绅化的概念,描绘西方城市特别是美国城市中出现的士绅化现象,以及该现象背后的动力机制、理论解释和学术争辩。讲座内容丰富,学术思辨清晰,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思考和踊跃提问。


【什么是士绅化】

士绅化的概念由Ruth Glass于1964年首次提出。它通常被定义为中产阶级迁入曾经是工人阶级居住区的内城,并常常伴随着住房的更新、原住民的搬迁等过程。Hamnett教授回顾了二战后欧美社会变革的历史,指出随着大规模移民的进入、郊区的蔓延扩张和大型高速公路的建设,美国高收入人群有很大一部分从1960年代开始从内城向外迁移。与此相对,较贫穷的群体则进入了内城地区,最终导致内城衰退。该现象也受到西方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地理变迁的影响。

士绅化在欧洲与美国的情况非常不同。Hamnett教授回顾了阿隆索的理论,即居民必须在市中心内更小的空间、更好的可达性和郊区更大的空间、更长通勤距离之间做权衡。美国大多数家庭偏好开敞的空间和郊区,因此选择大量外迁。然而在许多欧洲城市,例如巴黎、米兰,中心和内城区的房屋或者公寓比郊区房屋更受到中产阶级的青睐。二战后内城区的衰退现象,在美国许多大城市中更为明显。随着二战后伦敦人口的减少,城市中心社区重建以及中产阶级离开内城,英国学术界因此提出伦敦城市“美国化”的担心。

【士绅化背后的机制】

80年代后,士绅化的发生机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围绕士绅化发生的背后机制,David Ley和Neil Smith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侧给出不同的解释。David Ley强调文化和消费需求变化在引发士绅化中的作用。随着受到良好教育“新中产阶级”的崛起,离工作地点和城市文化更近的市中心廉价社区产生巨大吸引力,“新中产阶级”通过更新住房,获得良好的生活品质。与之相反,Neil Smith认为应该从资本、土地价值结构和房地产市场等供给侧去理解士绅化的原因。Smith提出一个“租金差距”机制,来描述士绅化进程发生的原因。随着社区老化,理论租金与实际租金之间差距不断扩大,直到房东/开发商认为有利可图来重新改造社区,从而造成士绅化。

Hamnett教授认为对于那些内城凋零的城市,例如底特律、利物浦,房租差距也不一定导致士绅化。士绅化通常只会出现在金融和商业部门不断壮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中产阶级不断增长的城市中。

【士绅化的不同形式和影响】

在过去30-40年中,士绅化呈现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原有内城住房的升级更新、工业和商业物业变为公寓、新建士绅化以及政府推动的城市更新四种类型。后两者最近受到较多关注。Lees等人指出,有的政府将士绅化作为解决城市衰退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伦敦Docklands区域更新就体现了士绅化的最新形式:新建士绅化(new-built gentrification)。

在士绅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被士绅化区域居住的原有穷人会不会遭受空间挤出。随着租金和价格的上涨,这些人往往难以负担城市更新后的高生活成本。在文献研究中,士绅化和人群的搬迁总是同时发生。因此,士绅化被许多西方学者视为一个负面概念,导致不少学者围绕士绅化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激烈辩论。

Hamnett教授对伦敦房价的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伦敦内城已经从伦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转变为最富有的地区之一,其房价一直在稳定增长。这导致原居民被推离市中心,以寻找可支付的空间和住房。在内城房价上升的过程中,外围地区的价格也被推高了,这产生了过去40年房价空间分布的巨大变化。现在中心城区和内城房价最昂贵,而郊区则更低。中产阶级已经“重夺”了这座城市。

讲座结束后引发同学们的踊跃提问。针对士绅化现象的全球扩散、政府在士绅化中的作用,士绅化现象未来的发展预判以及乡村地区的士绅化等问题,Hamnett教授一一作了解答。秦波老师在最后对本次讲座作了简要总结,提出士绅化作为一个西方学术话语和理论,能否在中国语境下解释中国现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

来源:中国十大娱乐赌博城网址



Baidu
sogou